嬰兒玫瑰疹:症狀、成因與護理 - 由楊浩康(Yeung Ho Hong)醫生講解
嬰兒玫瑰疹的成因
嬰兒玫瑰疹是一種常見的輕度病毒感染,主要由皰疹群病毒引起,雖然其名稱中的「玫瑰」讓人聯想到華麗的花朵,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溫和且自限性的疾病。這種感染常見於6個月至2歲之間的嬰幼兒,約95%的兒童在兩歲前便曾感染過。由於病毒在症狀出現前就具有傳染性,因此很難完全避免在家庭或托兒場所內擴散;不過,一旦症狀出現後,嬰兒便不再具有傳染性。
嬰兒玫瑰疹的症狀
在玫瑰疹的發展過程中,嬰兒可能會突然發起高燒,這種高燒通常持續3至5天。高燒期間,嬰兒可能會表現得非常煩躁,並且難以入睡。隨著體溫逐漸回落,家長常會發現嬰兒身上出現凸起的紅色皮疹。這些皮疹通常首先出現在身體上,隨後蔓延至手臂和腿部,而面部則較少出現。皮疹按壓時會變白,表明它們屬於暫時性、良性的皮膚反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雖然會發高燒,但並不出現紅疹,而極少數情況下,高燒亦可能引發發熱性驚厥 (febrile convulsion),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
嬰兒玫瑰疹的護理與治療
針對嬰兒玫瑰疹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採取對症支持療法。撲熱息痛(亦稱乙醯氨基酚)是常用的退燒藥物,可幫助嬰兒降低體溫並感到更舒適。同時,家長應確保嬰兒獲得充足的水分,避免脫水的情況發生。由於這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抗生素對此無效,家長應避免自行給予抗生素治療。
雖然嬰兒玫瑰疹屬於良性疾病,但仍存在一些社會及家長層面的常見誤解。有些家長看到紅疹後,可能誤以為這代表著嚴重感染或過敏反應,進而產生不必要的恐慌,甚至頻繁就醫或濫用藥物。事實上,這種紅疹是免疫系統對病毒感染自然反應的一部分,通常不會對嬰兒的長期健康造成損害。正確認識這一現象,並依據醫生建議進行日常護理,往往能使病程順利度過。
此外,也有家長誤以為一旦皮疹出現便表示病情惡化。然而,多數情況下,紅疹正是在高燒退去後出現,並且只持續短暫時間,通常兩天左右便能自行消失。醫生們強調,免疫反應的這一階段是嬰兒皮膚由胎內環境逐漸適應外界的一個正常過程。實際上,多數患兒在經過這段短暫的感染期後,都能很快恢復健康和活力。
在一個典型案例中,一位家長分享,她的小寶寶在感染玫瑰疹後連續高燒了四天,隨後在體溫恢復正常之際,出現了分布在軀幹和四肢的明顯紅疹。經過遵醫囑使用撲熱息痛退燒和補充足夠水分後,寶寶在幾天內逐漸康復,皮疹也隨之消退。這類案例在臨床上非常普遍,證明了嬰兒玫瑰疹的自限性和良性特徵。
總之,嬰兒玫瑰疹雖然會引起短暫的不適和家長的焦慮,但它實際上是一種自限性的輕微病毒感染。只要透過退燒、補水和適當的日常護理,患兒通常能在幾天至數週內完全康復。家長應以平常心對待,觀察病情變化,並在必要時及時諮詢醫生,以確保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