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反應 - 由楊浩康(Yeung Ho Hong)醫生講解
今天我們將與各位詳細探討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家長在面對這些情況時的應對方法。
常見的疫苗接種反應
大部分的反應屬於正常且短暫的免疫反應,標誌著疫苗正在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統,為未來抵抗疾病打下基礎。常見的反應包括:表現煩躁、注射部位輕微紅腫或疼痛,以及輕微發燒。
如何處理注射部位紅腫與疼痛
在接種疫苗後,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輕微疼痛和紅腫,家長可使用事先冰鎮好的毛巾輕輕敷在患處,以緩解局部的不適。這種局部症狀通常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如果家長發現紅腫範圍逐漸擴大或疼痛明顯加劇,則應該關注並及早與醫護人員聯繫。
發燒的處理與注意事項
針對輕微發燒的情況,根據醫護人員的指示,可以給孩子適量服用退燒藥(如撲熱息痛),以幫助舒緩症狀。同時,家長應密切留意孩子的體溫和精神狀態,確保他們得到充分休息和適量水分補充。若發現體溫持續上升或其他症狀惡化,應儘速就醫。
儘管大多數接種後的反應都是輕微的,但家長仍然需要警惕一些少見的嚴重反應。例如,如果孩子在接種疫苗後出現臉色蒼白、脈搏快速、呼吸困難、伴隨廣泛性紅疹或休克等症狀,這些都屬於緊急狀況,必須立即就醫處理。
常見誤解:
- 一些家長誤以為接種疫苗後出現任何反應都意味著嚴重的過敏或疫苗不安全,其實,輕微的紅腫、疼痛及低燒都是疫苗正常激發免疫反應的標誌。
- 另一個常見誤解是認為發燒或局部不適表示疫苗無效或會損害孩子的健康,但事實上,這些短暫反應正是免疫系統對疫苗作出正確反應的證明。
- 還有人誤認為出現這些反應就必須停止接種後續疫苗,其實只要反應屬於輕微範圍,家長完全無需過分擔心,而是應該按醫護人員指示進行適當護理和觀察。
總而言之,讓兒童接種疫苗是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雖然接種後一部分孩子可能會出現煩躁、輕微注射部位反應及低燒,但這些都是暫時且普遍的現象,一般不需過分擔心。家長還應妥善保存孩子的疫苗接種記錄,作為日後健康管理的參考,同時在接種後密切監控孩子的身體狀況,以確保及時發現並應對可能的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