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蕁麻疹/毒性紅斑:症狀、成因與護理 — 由楊浩康(Yeung Ho Hong)醫生講解
新生兒毒性紅斑的症狀
新生兒毒性紅斑雖然名字聽起來很嚇人,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常見且良性的皮膚現象,也被老一輩稱為「胎火」或「胎毒」。通常在出生後3至4日內發生,其特徵是在嬰兒皮膚上出現如針尖般大小的白色或黃色凸起丘疹,周圍則包覆著一圈紅斑。這些丘疹主要出現在嬰兒的面頰、身軀、背部和四肢,但較少出現於手腳掌部位。雖然外觀異常,但這屬於新生兒皮膚成熟過程中的正常生理變化,無需過度擔心。
新生兒毒性紅斑的成因
目前對新生兒毒性紅斑的確切成因仍不完全明瞭,但部分研究認為,嬰兒皮膚剛從胎內環境過渡到外界後,對環境中各類微生物和外來刺激產生免疫反應,可能在毛囊內引發局部炎症反應,從而形成這些小丘疹。由於新生兒的皮膚還未完全具備免疫防禦功能,加上皮脂分泌和角質脫落尚未完全,這種反應是短暫且自限的,通常在出生後數天到數週內自動消退。
然而,由於「毒性」二字容易引起家長恐慌,常見的誤解是認為這種皮膚變化意味著嚴重感染或全身中毒,因而過度使用外用藥物或頻繁到醫院就診。事實上,新生兒毒性紅斑不會引發疼痛、癢感或其他不適,也不影響嬰兒的整體健康,只需保持日常皮膚清潔即可。家長應避免用手擠壓或抓撓患處,以免破壞皮膚健康或引起次級感染。
例如,一位新生兒家長分享過一例寶寶在出生後第4日出現面頰及背部小丘疹與紅斑環繞的情況,初時令家長極為擔憂,但經由兒科醫生解釋後才明白這屬於正常的過渡現象。隨後,在持續觀察和適當護理下,數天內症狀便逐漸消失,寶寶依然健康成長。這種類似的案例在臨床上相當普遍,已多次證實此病變是自限性的良性過程。
此外,醫生指出,新生兒毒性紅斑也是寶寶皮膚正在從胎內保護狀態逐步轉變為能抵抗外界挑戰的一個信號。隨著皮脂腺和汗腺功能逐漸完善,皮膚的屏障功能也會得到改善,這些暫時性的小丘疹自然消退,不會留下永久性痕跡。家長只需正確認識這一現象,堅持每天以溫水和溫和的嬰兒專用洗劑清洗皮膚,便可輕鬆度過這一生理過程。
總而言之,新生兒毒性紅斑雖名字聽起來讓人不安,但其實是一個過渡性的、無害的皮膚現象。家長應保持平常心,觀察症狀是否如預期般在幾天或數周內改善。若發現紅斑或丘疹持續不退,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時,再及時諮詢專業醫生,從而確保寶寶的皮膚健康和安全。這不僅有助於減輕家長的焦慮,也使得育兒過程更加順利。